北京9月9日电(记者赵晓辉、王都鹏)中国证监会9日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扎紧制度与标准的“篱笆”,给“炒壳”降温,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细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完善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明确累计首次原则的期限为60个月。需说明的是,60个月期限不适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重组,也不适用于购买的资产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情况,这两类情况仍须按原口径累计。二是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延长相关股东的股份锁定期,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炒作。三是按照全面监管的原则,强化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大问责力度。此外,为解决重组事项导致的长期停牌问题,证监会近日对《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股票异常交易监管的暂行规定》和《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了相应修订。修订缩短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冷淡期”,由3个月缩短至1个月。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或者草案后主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上市公司应当同时承诺自公告之日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3个月内再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的,应当在再次启动的重组预案和报告书中,重点披露前次重组终止的原因,短期内再次启动重组程序的原因。修订还明确了交易标的相关报批事项披露标准。交易标的涉及立项、环保、行业准入、用地、规划、建设施工等有关报批事项,无法在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前取得相应许可证书或有关批复文件的,上市公司应在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和报告书中披露有关报批事项的取得进展情况,并作出重大风险提示。同时,证监会在并购重组审核以及其他无需证监会核准的重大资产重组监管中,对标的资产是否依规取得相应许可证书或批复文件进行关注,督促相关方面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监管标准和要求未发生变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说,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并购重组监管,严厉查处信息披露不真实、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直接打开
电脑版
登录
注册
新华社评论员:通过改革开放破解前进中的问题——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我国部署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
5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债4.9万亿元
百姓话题
买房卖房
装修讨论
爆料有奖
报名有礼
吃货福利
挑战任务
唯美邂逅
宝贝计划
嗨玩商城
每日签到
天天都送圈币
同城活动
天天快乐不停
早起打卡
打卡赢现金
有声手账|【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54】一张社保卡,凝聚珠澳共融情
1613阅读
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何以再创新高
王浩信
220阅读
3小时前
第二十届广州国际车展破局举办——共树行业新信心,携手走进新时代
赵霁
702阅读
21分钟前
城市合作“连点成网”提升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水平
孙浩俊
080阅读
35分钟前
四川2018年力争为企业降本减负500亿元以上
张颂文
571阅读
39分钟前
布基纳法索总统表示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德米安·比齐尔
027阅读
31分钟前
特区政府多个部门:滋扰活动损害香港整体利益和安宁
杨澜
674阅读
30分钟前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咸恩静
405阅读
30分钟前
开局之年,看中国!
马洁
662阅读
34分钟前
银保监会网站12月27日消息显示,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加大金融支持扩内需力度,银保监会指出,要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金融政策要更主动地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具体来看,要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优化消费金融产品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为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同时,持续改善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农村转移人口、新毕业大学生等群体安居乐业需要。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居民安全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改善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增强消费能力。此外,还要强化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推动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探索符合条件的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养老、托育等机构借助多种融资工具加快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推动补齐社会事业领域短板。发挥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调节作用,指导商业性银行保险机构提供配套融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对民间投资、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改进对外贸易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巩固拓展外贸竞争新优势。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目前各部门配套措施正在陆续落地。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对标对表《纲要》,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等八方面的重点任务。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中大显身手,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银保监会指出要积极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高端制造业集聚,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和保险资金投资。同时,银保监会表示,要加强对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促进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对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银保监会表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全产业链融资支持,继续推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等科技保险试点。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发展绿色保险。积极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银保监会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加快推进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化险。前瞻应对信贷资产质量劣变风险,鼓励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推动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试点落地。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重大风险化解,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长租房市场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同时,银保监会表示,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守私募和公募、投资与信贷、股权与债权的区别,严防各类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及时查处宣扬“保本高收益”的欺诈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在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银保监会指出,要推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防范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具体到各类金融机构来看,要以转变省联社职能为重点加快农信社改革,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强化风险保障功能。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引导信托业发展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督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水平,积极引入经营稳健、资质优良、专业特色的外资金融机构。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层面,银保监会指出,要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审慎监管规则。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完善风险预防预警处置机制。严格规范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推动金融机构业务牌照分类分级管理。加快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数据分析穿透能力。强化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近期,银保监会密集迎来监管法律法规的修订、出台,11月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先后完成公开意见的征求,《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则迎来正式的修订发布。
王一博
975阅读
31分钟前
已开启未绑定手机用户限制,操作受限
知道了
前去绑定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知道了
前去下载